古琴、南音、書畫、茶藝

清慶閒餘論詩論文傳佳話
雅俗共賞宜古宜今聚滿堂

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

梅譜話敍

以下為已故香港頂尖級別藝術家之畫梅心得,並在柵繁就簡的情况下再加入藝壇精英的著作改編緝錄而成:

國立歷史博物館曾展出旅港名畫家林建同先生(巳故)之作品,他是一位畫梅專家,畫梅四十多年,同時集合了各名家之大成,別樹一幟,獲得藝術界愛好者好評。林建同先生,梅花屋主人,廣東新會人,畢業於廣州市美學院,曾得到日本大學文學士學位,曾舉行海內外個展多次,並獲日本,香港及我國藝展大獎,今張古今名箸之撮要重點緝錄,並參照學院派之各家所長加以研習之。
梅之品格,以其不畏嚴寒,在百卉凋零中開放,象徵一個正人君子,志節堅毅,不為惡劣環境中所轉移。古往今來,皆以梅花比之為國士,神仙,美人,高士節烈,清高,有骨氣,風雅堅忍的人。 在唐朝花鳥畫中以畫梅花而見於典籍者有名家:邊鸞,于鍚,簫悅等。而最早畫梅的人是邊鸞,五代時滕昌佑描寫最為精緻,以前畫梅只夾雜在其他花卉中,而滕昌佑把梅花單獨畫起來,到了宋代,畫梅無論在朝在野,都風靡一時。 在朝的都用鈎勒著色法,配以錦鴙鳴禽。在野的則不拘繩墨,多用墨點染,一冼繁華,只寫梅花高潔品格。釋仲仁是最愛畫梅,他在方丈之前植梅,花放時移床於花下,以墨寫梅的始創者。楊無咎更創立圈花法,墨梅的方法就確立起來,趙孟堅是雅好梅花,寫過一梅譜[羅浮曉月圖],於後便是畫月梅之開始了。元代因外族入侵統冶中原,文人雅仕多不願出仕,不願給異族驅使,借筆墨以自娛,因此文人畫興勃,四君子畫大行其道,元代四大家中以吳鎮,倪雲林,吳大素,王冕都是畫梅專家。楊補之創立二筆圈花法。 畫梅不可偏癈下列五法:(一)鈎勒法:以墨鈎勒外形輪廊,然後敷色。(二)沒骨法:以丹粉點染,叫做沒骨法,亦有用鉤花點葉,與現代西洋水彩畫法比較接近。(三)飛白點色法:畫史曾記載以飛白法寫枝,以色亂點花,同時也用點色法。(四)水墨法:以水暈墨暈作梅,如花影用墨寫梅,較之用色畫梅,方法簡易,且易於顯現梅花格調,所以後世人多用水墨法。畫史記載釋仲仁以墨暈作梅,楊補之學之,作品尚留在人間。(五)圈花法:圈花以鈎勒豆號或圈扁而不太圓作花之外廊,宋人楊補之常為之,畫史有明載。圈花法水墨法飛白法混合起來是近代常見的畫梅方法了。

沒有留言: